日本制作出东京太阳能地图为了确保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完成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东京政府也是全力以赴,制作出日本第一张太阳能地图。
孟宪淦指出,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光伏技术和产品,采取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标准,将有利于支持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加速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规范光伏发电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此次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循环递进机制的建立,意味着这将是一场持续而长久的光伏产业淘汰赛。
淘汰,或许才刚刚开始。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项目还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光伏发电并网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1项,均已发布或报批。据他分析,今后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市场准入标准每年将提升0.3%~0.5%。与目前我国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一样,实施领跑者计划,并且对其技术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给最新的光伏产品技术和商业运用模式树立参照标杆,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促进光伏产业整体技术迅速升级。
记者了解到,6月3日,光伏发电并网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通过验收。不难看出,《意见》首轮提出的门槛并不高,我国光伏制造骨干企业普遍都可以达标。集团宣布执行董事孙兴平已获委任为总裁,自本月26日起生效
孙先生於发电厂建设、营运及管理方面拥有多年的丰富经验,自2013年起出任协鑫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於2011年起出任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协鑫新能源沽空$1.20百万;比率5.491%公布,张国新已辞任为执行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及总裁,因其本人另有业务需要,故希望投放更多时间及精力处理有关业务。他确认与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集团宣布执行董事孙兴平已获委任为总裁,自本月26日起生效
资料显示: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TPT等的材质决定,一般会用好一点材料的厂家做出来的电池板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5年,但随着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老化。日本环境省23日发布推算数据称,超过使用年限后作为垃圾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2040年度预计将达77万吨。
虽然现在大部分被填埋处理,但人们担心电池板含有的铅等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省将在明年3月底前出台指导方针,敦促业界推动循环再利用和进行恰当处理。一般情况下用到20年功率会衰减30%,用到25年功率会衰减70%一般情况下用到20年功率会衰减30%,用到25年功率会衰减70%。虽然现在大部分被填埋处理,但人们担心电池板含有的铅等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省将在明年3月底前出台指导方针,敦促业界推动循环再利用和进行恰当处理。
资料显示: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TPT等的材质决定,一般会用好一点材料的厂家做出来的电池板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5年,但随着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老化。日本环境省23日发布推算数据称,超过使用年限后作为垃圾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2040年度预计将达77万吨这是继晶科此前在南非和葡萄牙的组件工厂之外的第三家海外工厂,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2015年4月,内地光伏龙头英利绿色能源开始尝试众包模式,即拿出铸锭硅片环节一条100兆瓦产能的生产线,进行代工运营。
国际上类似案例也屡见不鲜。2014年,在市场激烈竞争下,一些大型光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保留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关停成本较高的生产线,将多余订单委托给第三方代工。
王亦逾认为,利润不断减少,必然带来制造方式的改变。5月26日,另一家中国光伏一线品牌晶科能源宣布,其在马来西亚投资1亿美元(约合6.21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工厂已投产,分别拥有500兆瓦电池片和450兆瓦组件产能。
但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看来,中国光伏企业目前不具备颠覆性技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英利之所以选择众包模式,是因英利目前的负债率已超过95%,英利采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占据大量的现金流,包出去是不得已而为之。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对媒体表示,这家工厂设在马来西亚槟城,当地政府对其非常重视,并给予了相对中国内地更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同时当地电力供应和配套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从整个中国光伏行业来看,缺乏独到的核心技术这一前提,全面代工还为时尚早。2014年,中国组件总产量35.6吉瓦,同比增长30%,约占全球产量的68.5%。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也表示,苹果公司申请专利的技术有上千种,真正投入量产的只有一种,这保证了苹果一直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这决定了目前各家光伏企业的成本差距很小,提高盈利能力的办法主要还是靠规模效应。除了找国内代工,还有部分制造企业开始走出去到国外寻找代工厂。
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对媒体表示,光伏组件已成为传统工业品了,企业只需要掌握电池和铸锭的核心技术,剩下的制造部分完全可以进行代工,光伏制造必然像苹果手机一样走向轻资产运作模式。上述人士分析,英利硅片年产能有3吉瓦,在规模化生产模式下成本较低,众包出去的100兆瓦产能,不会比英利本身的效率更高。
尽管海外代工已蔚然成风,但钱晶表示,目前晶科能源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欧美双反,同时也看重东南亚光伏新兴市场的潜力,但大规模海外代工还不现实。非硅成本则取决于辅材、供应链管理和采购议价能力,等等。
国内一线光伏制造企业昱辉阳光已在7个国家与11家制造厂建立了长期代工关系,代工组件产能1.1吉瓦,约占公司总产能的一半。目前,硅料的价格已降至0.09美元/瓦,几乎无下降空间。今年5月6日,天合光能宣布将投资1.6亿美元(约合9.94亿元人民币),在泰国建设年产能700兆瓦光伏电池和500兆瓦光伏组件的项目,预计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正式投产。其中,几家大的光伏企业天合、阿特斯、晶科,出货量同比增加41.8%、63.4%和52.3%。
技术瓶颈代工模式的前提是掌握核心技术。光伏制造技术升级和竞争加剧带来价格下降,毛利率也直线降低,行业平均毛利率已从2008年的50%左右降至目前的10%-15%。
她认为,马来西亚虽然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投资环境较好,但在供应链配套方面还无法跟中国相比,中国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基地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但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英利选择众包模式有其负债率过高的原因,其他选择代工者也多基于规避双反的考虑。
昱辉阳光的海外代工模式从2012年开始。前几年光伏低迷之际,台湾代工巨头富士康高调宣布进入光伏行业,并在山西、江苏、广西等地有所动作。
规避双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的国际光伏组件市场价格在0.62美元/瓦左右。他对媒体介绍,2012年前,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每年可提高0.5%,随后,整个产业技术进入成熟期,各家企业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都是在主流技术上修修补补,没有颠覆性的技术产生。而在2008-2009年,市场行情动辄高达4美元/瓦。光伏组件成本主要由硅料成本和非硅成本构成。
只有当中国的光伏组件遭遇贸易壁垒时,海外代工的产品才有竞争优势。中国光伏离全面代工时代还非常遥远。
主要目的是,应对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战,并且先后在印度、波兰、南非、马来西亚设立了代工厂,运营流程是中方人员设计,从当地供应商手中采购原材料,境外生产,当地销售。昱辉阳光首席执行官李仙寿也曾公开表示,其海外代工成本要比在国内生产成本每瓦高出1美分。
各大光伏企业为了摊薄成本,不断扩产。从英利、天合和晶科披露的2014年数据可以看出,非硅成本都在0.36美元/瓦左右,相差无几。